《民声》今日开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天,四川农村日报《民声》版正式与您见面了!


《民声》将秉承本报“面向农村、关注农业、情系农民”定位,倾听基层声音,并与四川在线“问政四川”网络问政理政平台深度合作,开设“乡村热线”“回复选登”等栏目,进一步架起全省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与广大群众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的桥梁,同时为全省各级干部提供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推动群众关心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进一步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


今后,您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或者疑惑不解的问题,欢迎发送邮件至583810855@qq.com,或登录四川在线“问政四川”网络问政理政平台(https://ly.scol.com.cn/)留言,及时与我们联系!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现在全国都在搞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何我们村里的这块农田荒废了,草比人高,没有动静呢?”近日,在四川在线“问政四川”网络问政理政平台上,长期在省外务工的南部县谢河镇上柏庙村村民宋先生留言咨询。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全省各地正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如火如荼。而上柏庙村的情况究竟如何?网友反映的相关问题是否属实?6月中旬,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带着疑问走进该村,进行了实地采访。

▍农户身体不好 土地无奈撂荒

针对宋先生反映的问题,南部县谢河镇人民政府近日在网上作了回复:“经我镇农业中心和上柏庙村现场核实,你反映上柏庙村原5组、6组存在部分农田撂荒情况属实,按全县统一规划,上述农田不属高标准农田改造对象。我镇农业中心和上柏庙村计划在今年6至7月对上述农田进行撂荒地整治,正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而记者在现场看到,实际土地上种着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并没有被荒废。

上柏庙村2组的这块地如今已由村集体代种,种上了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

“作为外出务工大县,当地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短缺。”据上柏庙村党支部书记宋小华介绍,眼前这片地是2022年经过撂荒地治理整治出来的。去年底至今年初,田地的主人因疾病无法进行耕种,季节性撂荒了一季。目前,该地块由村集体进行代种。

宋小华的说法得到村民敬思友的印证。在上柏庙村2组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正在劳作的72岁高龄的上柏庙村村民敬思友。“原来也没撂荒,这两年这家人身体不好,就没怎么耕种。”敬思友一边开垦田块播种大豆,一边告诉记者,“田地一季不种,草就长起来了,很可惜。”

▍这里能否建设高标准农田

针对网友留言中提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疑问,记者同样进行了调查。

细碎地块多、连片土地少、坡度落差大等不利条件,成为上柏庙村农业发展的痛点。“当地沿江落差大,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地貌,村庄道路和灌溉条件较差,可以说是‘看得见水,却用不上水’。”在记者现场调查途中,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股长罗晓明如是感慨。

上柏庙村一瞥。

感慨背后是无奈:上柏庙村海拔在400米左右,是全镇海拔最高的村。“上世纪由于修水库淹没了江边的低洼平地,之后全村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往山上‘搬家’,可利用起来种植的田地很少。”宋小华告诉记者,该村由原上柏庙村和顶山寺村合并而成,人均耕地面积为0.75亩左右。

记者梳理《南部县高标准农田规划(2021-2030)》(下文简称“南部县规划”)发现,南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为改造提升和新建两大类。其中,谢河镇城东村、店儿梁村、黑竹林村等多个村落规划在2030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造提升)中,并没有上柏庙村。

“这是大方案,在具体实施时,规划设计单位会到现场根据实际地形地貌等再进行优化。”罗晓明告诉记者,对于宋先生的咨询,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多次到现场进行查看核实。其中,上柏庙村生态条件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形,所反映的地块狭长,面积都不超过1亩,且地埂与地埂高差都在一米以上。

“在整地条件上,所述地块实际条件确实不符合调整。但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样的,我们会根据所述地块与周边实际情况开展山坪塘整治、渠系建设等改造提升,这些同样属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范畴。”罗晓明介绍,在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包含对地块形状调整、坡度改缓、山坪塘整治、地力培肥、渠系建设等。根据南部县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30年前,上柏庙村基本农田也将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

“希望有朝一日村子的耕地可以建设成高标准农田,让我们能够回到家乡投身农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当得知上柏庙村未来也能建成高标准农田,宋先生充满期盼地说。

▎链接

高标准农田 要建好更要管好

耕地,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其中,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

目前,四川省已出台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提出到2030年,全省要新建高标准农田1857万亩,改造提升1594万亩。

规划提到,根据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农业发展布局、主体功能区划和粮食生产主要障碍因素等,分区分类施策,合理确定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攀西地区、川西北高原区建设模式。开展分类试点示范,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制综合配套,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按照划分,南充全市处于丘陵地区。

“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考虑粮油产业规划的布局发展。”罗晓明介绍,按照《南充市建设300万亩粮食安全产业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陵集中发展示范区推进方案》要求,到2030年,产业带内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100%,其中,定水镇、大王镇、三官镇等9个镇属于10万亩以上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示范片乡镇,被纳入南充市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重点乡镇名单中。

“高标准农田不仅要建得好,经得起群众检验,更要管得好,使其长期发挥效益。”南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县规划建设28.1万亩,到2030年,永久基本农田将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