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杨占勇正在进行德阳潮扇制作的理丝环节。

杨占勇,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德阳潮扇”传统工艺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工匠,从事“德阳潮扇”传统工艺33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秉承传承、创新的精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产业化发展、乡村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贡献。

人物故事

德阳潮扇制作工艺复杂,大小工序有50多道,做好一把德阳潮扇需4天。其中划丝工序最刁钻,每根竹丝直径大约有0.3毫米。为了划好丝,手常被划破。为做好每个工序细节,常像泥塑一般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杨占勇也落下了腱鞘炎、肩颈炎、腰椎病。

“德阳潮扇”工艺是一门细活,其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产品的美观,作为非遗传承人,杨占勇深知质量就是生命,他严格要求自己,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了“德阳潮扇”工艺的全部技能。

杨占勇(右一)在编纬线,这是德阳潮扇制作中的最后一道环节。

杨占勇深知传承的重要性,在传承上,他不遗余力地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先后带徒8人。为帮助贫困人员,在旌阳区双东镇翻身村、东湖街道高槐村,开办了农民夜校培训班,把非遗技艺传授给更多人。

做好了技术的传承外,杨占勇将目标铆向产品创新。不断调试改进工艺,通过改传统单面缠丝为双面缠丝,解决了传统扇柄与扇面间凹陷的问题,使扇面平整美观。

依托传统“德阳潮扇”的外形,将传统“德阳潮扇”技艺进行简化,减少竹丝数量,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插丝技艺的清风扇旅游商品,增加了产品的扇面表现形式。在传统丝绢手绘扇面的基础上,成功将年画、竹编画、剪纸等多种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德阳潮扇”当中,使产品种类更为丰富,更具市场竞争力。目前此工艺已全面推广。

他还创新出无扇面潮扇“镂空扇”,使“德阳潮扇”技艺一览无余,增加了可观赏性。将摄影艺术融入潮扇中,创新出“照片艺术”潮扇,增加了“德阳潮扇”的多样性。此外,杨占勇还进行文创品的创新,他运用“德阳潮扇”传统工艺中的竹丝技艺和编织技艺创新出“香丝盏”系列竹丝香灯。运用压竹技艺和雕刻技艺,创新出“思竹”系列竹饰品。“香丝盏”系列竹丝香灯、“思竹”系列竹饰品。

杨占勇创作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现在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00万以上,产品远销31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两项外观设计专利。

为普及和传播“德阳潮扇”传统工艺,杨占勇常年通过免费展览、公开讲座、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态方式进行传承,带着“德阳潮扇”对外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