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韦维  阚莹莹

5月6日上午,成都。在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桂建芳见证下,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育技术成果验收通过。这也意味着,由四川省农科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组建的科研团队,在全球率先掌握了这一珍稀鱼类的人工繁育的密码。

5月6日,在成都举办的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成果技术鉴定会现场。

川陕哲罗鲑是鲑形目鲑科哲罗鲑属鱼类,别名为长江哲罗鲑、虎鱼等,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种,也是中国特有鱼种和长江上游重要的水产资源。

历史上,岷江上游和大渡河水系均是川陕哲罗鲑主要分布区。

5月5日,崇州市鸡冠山冷水鱼科研基地,人工繁殖的川陕哲罗鲑在池中游弋。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受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川陕哲罗鲑的大部分栖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分布区域明显缩小、野生种群规模锐减。目前,仅大渡河上游和太白河部分水域还有一定数量分布。

由于种群数量稀少,2021年,川陕哲罗鲑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川陕哲罗鲑户外繁殖工作。(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供图)

在2009年,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期间,研究团队从零起步,耗时十余年完成了川陕哲罗鲑人工驯养技术积累、验证。2016年至2019年,研究团队利用从野外收集到的川陕哲罗鲑受精卵,成功孵化子一代亲鱼。经过5年人工驯养后,部分川陕哲罗鲑达到性成熟。

5月5日,航拍崇州市鸡冠山冷水鱼科研基地。工作人员在观察川陕哲罗鲑的生长情况。

今年2月到3月,在崇州市鸡冠山冷水鱼科研基地和马尔康市脚木足河流域鱼类增殖站,科研人员多批次对川陕哲罗鲑开展人工催产。最终,通过创新受精卵孵化方式,获得了全人工环境下的3500多尾子二代初孵仔鱼。

5月5日,在崇州市鸡冠山冷水鱼科研基地拍摄到的川陕哲罗鲑子二代仔鱼。

“接下来,我们将逐步扩大人工种群的数量。同时通过增殖放流等方式,来帮助川陕哲罗鲑野生天然水域种质资源逐步恢复。”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军表示,在完全掌握了人工饲养技术之后,川陕哲罗鲑的野化放归之路将被摆在更高的位置,大范围的野化放归即将开启,“我们希望,朱鹮和大熊猫的故事,能够在川陕哲罗鲑身上上演。”

5月5日,航拍崇州市鸡冠山冷水鱼科研基地。科研人员在这里多批次对川陕哲罗鲑开展人工催产。

刚挤出的鱼卵。(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供图)

吸水后的川陕哲罗鲑受精卵。(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供图)

川陕哲罗鲑子一代成体。(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供图)

川陕哲罗鲑子一代亚成体。(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供图)

5月5日,在崇州市鸡冠山冷水鱼科研基地拍摄到的川陕哲罗鲑子二代仔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