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综合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网友评论

整理:李泽屹、骆昱如

一上课就饿得肚子咕咕叫?

没事儿,老师安排“上菜”!

菌菇宴、蜂蜜、奶茶、东坡肉

紫菜包饭、撒马尔罕抓饭

……

浙江大学的宝藏课堂

既投喂知识,又投喂美食

引得网友们羡慕不已:

这真的不是浙江“吃饭”大学吗?

能“吃席”?这门课不简单!

教什么就吃什么?这门课“有滋味”!

当被问及选择通识课程——

《多彩的菌菇世界》的原因

浙大学生们总会笑着回答

“因为有‘菌菇宴’!”

菌菇宴菜品图

这门能“吃席”的课程

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

自2016年开课以来

每学期,选上课的同学

都能免费品尝一次菌菇宴

授课老师霍颖异介绍,

“我国大型食药用菌资源非常丰富

这门课上会学很多种菌菇

如果只是纸上谈兵

不让他们真的见一见、尝一尝

怎么能真的记住呢?”

于是,各色菌菇类佳肴

从书本里走到餐桌上

土鸡菌菇汤、腊肠白玉菇

红烧肉茶树菇、凉拌虫草花……

本学期的菌菇宴

同学们品尝了19道佳肴

总共涵盖二十余种菌菇品类

这场舌尖上的盛宴

食材由生科院的林文飞老师提供

或采集于五湖四海

或在种植基地精心培育

最后委托实践基地的食堂加工

再被端上学生们的“餐桌”

“这是羊肚菌吗?”

“不不不,这个应该是猴头菇!”

每有一道菜上桌

同学们都会不自觉地

运用课堂知识辨认菌菇品种

遇见难题、拿不定主意时

林文飞和霍颖异老师

会及时给出标准答案

再引导大家进行深入的探讨

加上林文飞老师补充的

各种采集和加工菌菇时的趣事

满是菌菇美食的餐桌

瞬间化身为鲜活的第二课堂

同学们的眼睛、双手和味蕾

都沉浸到“多彩的菌菇世界”中

课程师生合影

没选上?这些课也美食多多

《蜜蜂、生态与人类》也是

一门“教什么吃什么”的通识课

动物科学学院的胡福良教授

为同学们准备了“美食福利”

——品尝至少两种蜂产品

其中不乏稀有蜂蜜和昂贵的蜂王浆

自带勺子、排队品尝、拍照打卡

成了同学们课间的“标配”

“谁对蜜蜂感兴趣,我就对谁感兴趣”

是胡福良老师的名言

他说,“授课目的不在于

帮助同学们应付考试,拿到学分

而是更希望做到

让你们欣赏神秘、神奇、神圣的蜜蜂世界”

事实上,统观浙大的众多课程

“实践”已占据重要地位

制作、品尝、评价美食

都是课程实践的一环

《新农科实践——茶叶品鉴》

就是这样一门体验感十足的课程

在讲解红茶时,授课教师郭昊蔚

组织同学们动手制作奶茶

以锡兰红茶为原料,煮沸沥汤

加入纯净水、糖浆和冰块

搅匀后倒入杯中

再刮去泡沫,加入奶霜

便可以品尝这杯带奶盖的自制奶茶啦!

同学们在制作奶茶

在《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与《韩语》两门课中

授课老师们分别准备了

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抓饭

以及韩国的紫菜包饭

希望通过直接的文化接触

让同学们“亲手”“亲口”

感受到异域文化

韩语课上的紫菜包饭

古丽制作的撒马尔罕手抓饭

光吃不行?更要懂科学!

对于通识课程而言

品尝美食是加深印象

感受文化的趣味形式

但对于专业课而言

课程中出现的美食

更加“富有深意”

在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开设的专业课《果蔬产品工艺学》中

同学们要体验制作

果酱、泡菜、罐头等食品

掌握果蔬制汁、罐头加工等专业知识

在轻松的实验氛围中

食品科学理论在实际操作中

每一步都有所体现

同学们在制作菠萝罐头

动物科学学院开设专业课

——《畜牧微生物学》中

王佳堃、洪奇华两位老师

为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学习

青贮饲料的制作工艺

带领学生以白菜为原料开展青贮

最终,同学们在课上

把自制青贮白菜

做成酸菜肉馅、包成饺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起来沉浸式体验青贮白菜饺子的制作过程吧!

异曲同工的还有

《动物产品加工实验》课

这门课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涉及酸奶、奶酪、乳饮料

东坡肉、腊肠、松花蛋

咸蛋等食品的制作

实验课上制作的东坡肉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开设的课程《食品感官评定》

任课教师李莉在与同学们一起感受

各种食品色、香、味、形的同时

还帮助同学们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

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食品感官评定》的课堂

琳琅满目的美食

趣味多多的实践

舌尖盛宴、亲自“动手”的背后

是知识的活化、理论的运用

是兴趣的绽放、文化的碰撞

宝藏美食课

寓教于乐,寓学于吃

既投喂美食,又投喂知识

愿这样“真香”的课程

越吃越好

越上越好

监制:卢刚 | 责编:刘晶瑶 | 校对: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