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评论专版、光明日报和新华每日电讯头版纷纷点赞四川!

川观君记得7月22日周六值班才转发过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不留情 管到位 目标硬 四川紧守环境底线》,今天人民日报再次点赞,连线的是咱四川日报的评论《环保督查,做绿色加减法》。

光明日报则在头版位置刊发《绿满巴蜀 美润天府——四川坚持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绿色发展四川路径叫好。

让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抱怨者变为建设者,是公众参与环保的关键。新华每日电讯在头版为四川昨日那场“火辣辣”的座谈会写下了《环保厅长面对面“接招”记》,如此创新的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方式,赢得了一致好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树立起地方主动转型的标杆。我们都知道,转型发展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环保治理之复杂,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共同参与。

人民日报

环保督查,做绿色加减法

■四川日报评论员 杨洁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动真碰硬,发现并整改了一大批问题。但中央环保督察辐射面毕竟有限,还有更多问题需要更绵密的力量下沉去发现和解决。正因此,以中央督察促地方自查,激励各地建立硬碰硬、实打实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尤为关键。

——编 者 

去年以来,四川掀起了一场环保风暴。在省内成立高规格的省级环保督察组,对1994个点位进行“重点督察”,梳理出各类环境问题8924个,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的省份。

省级环保督察重拳出击,决心很大,成绩不小,问题也不少。从督察过程来看,个别地方对环境保护的暧昧态度,对生态发展的掉以轻心,对绿色转型的阳奉阴违,确实到了不得不重剑出击的时候。不扯下遮羞布,不打破保护罩,不去触碰真问题,就无法真正建立绿色发展的长期机制。而对于四川这样的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而言,强调绿色发展不仅是在为一方谋福祉,更有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意义。

敢于自我亮剑,还要公开透明。如果说通过督察列出“问题清单”是第一步,那么整改方案向社会公开,整改结果经得起公众监督和复查,则是更关键的一步。否则,“你来我停,你走我产”,停留于问题盘点、缺乏强力后续整治,督察也会沦为“政绩工程”。在工作中,四川将发现的问题细分为污染源、基础设施、综合管理、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环境质量、饮用水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目标考核几大类,既明确了责任,避免混为一谈,又能以此为据,对症下药。目前,8924个问题整改完成率已超过80%,整改的成效初步显现。

“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督察不放松,领导干部自然会认识到,督察后的整改没有擦边球可打。中央环保督察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通过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切实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在这一轮省级环保督察中,四川同样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强化组织推动,层层压实环保责任,化解了一批顽疾。比如土法造纸在宜宾已有上百年历史,严重影响水环境,督察组4月指出问题后,两县的1864户土法造纸作坊实施关闭取缔,所涉乡镇的河流水质明显好转。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从四川的实践看,环保督察动真碰硬,解决了一批环境真问题。但仅仅解决现有问题依然不够,更重要的是通过督察,倒逼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让绿色发展成为主动选择。同时,在对督察成果进一步强化运用的过程中,要做到追责和激励两手都硬。对督察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线索,通过移送追责,形成震慑态势,保持制度威力。比如,在本次环保督察中,督察组对明显不作为、慢作为的,已向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移交了线索;同时,也可以尝试通过将督察结果和干部选任相结合,激励更多“绿色干部”。

坚持绿色发展,是一场发展观的革命。良好生态环境,造福每一个人,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以督察倒逼落实,不断做绿色的加法,做污染的减法,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四川,定能守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后代子孙留下绿水青山。



光明日报

绿满巴蜀 美润天府

四川坚持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每隔一周,四川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就要通报全省环保督察发现的8900多个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自去年开始,四川开始了污染防治的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实施绿化全川行动,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使命,形成了下真功、见成效的绿色发展四川路径。

为绿色发展划红线标底线

四川是长江上游、黄河之源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省委出台“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章立制。

“举全省之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四川省环境保护厅负责人给出今年的目标:努力让2017年全省蓝天数多于去年、持续雾霾天数少于去年、持续污染时长短于去年。为此,四川建立污染源清单;在成都平原地区8市实行专人巡查,确保每一寸土地都有专人值守;组建71位国家级专家、院士构成的四川大气污染治理专家顾问团……

2016年,四川全面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5年要完成人工造林1400万亩,修复保护湿地2500万亩、草原生态3000万亩。去年5月,四川出台《四川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成立由省长尹力任组长、省级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环保督察进行明察暗访,受理公众举报,加大问责力度,率先在全国实现省内环保督察全覆盖。为将环保督察落地、落实,四川实施环保督察“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先后出台了环境督察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划红线标底线。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说,要以环保督察为抓手,切实提高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绿色发展在四川落地落实。

铁拳出击 环保督察全覆盖

在眉山市彭山区,通济堰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养殖场全部拆除。堰旁的公义镇农乐村虽然少了租金收入,但村民刘明清却很高兴:没有了臭味和蚊蝇的纷扰,饮用水也更干净安全,通济堰沿线村落将变身旅游休闲农庄,可预期的收入不降反增。铁腕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仅是眉山市治污的系列举措之一。眉山市仅今年就完成环境问题整改200多项。眉山市已经设立和完善了资金投入机制,设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今年安排2亿元,以后每年不少于1亿元。

在洪雅县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内,因历史原因形成的30家小水电厂6月30日前全部关停,区内矿山企业的52个矿硐已全部封停。洪雅县相关负责人坦言,关闭矿场电厂,洪雅要承受就业、税收减少等压力,化解遗留问题、恢复生态植被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作为国家生态示范县,生态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品牌,必须壮士断腕保护好环境。

像彭山区、瓦屋山这样的治理线索来源于四川省全覆盖的环保督察。对于督察发现的问题及基层自查、群众举报发现的环境突出问题,四川省市县分级督办,逐一落实。截至目前,四川已关停6000多家小散乱企业,对发现的8900多个问题逐一整改,对重大问题全省督办;已立案查处703件环境违法行为,约谈各级党政领导干部52人、问责299人,实施行政处罚479起。

建立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盛夏时节,黄河源头若尔盖县水浸草原,鲜花遍地,传统的雅敦(意为“盛夏庆典”)节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若尔盖县县长余开勇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守护好这片高原湿地。”对于像若尔盖这样的限制开发区和生态脆弱县,四川不再考核其地区生产总值,而是将生态保护、民生发展作为考核指标。

作为经济总量超3万亿元的大省,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背景下,四川仍然坚持关停小煤矿、小水电、淘汰落后产能,提前完成减排目标。一面减落后产能,一面是全面创新,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产业在四川全面壮大。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好于年初预期。

在四川全境,重点工程造林、长江廊道造林、草原生态修复等9大行动正成为全省的行动。四川正在川西和盆周山区79个县市区开展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3年之后,四川县级以上城市均要建成一个以上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

在成都,绿地、河流将城市有机分割,市民步行10分钟就可抵达附近的公园。共享单车注册超过460万人,日均骑行300万次。某知名共享单车公司发布的“骑行指数”显示,成都共享单车骑行次数和时间等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以绿色为底色,四川正全力倡导和弘扬绿色生活方式。节约一滴水、少扔一点垃圾、多一天绿色出行,正成为绝大多数四川人的选择。



新闻每日电讯

让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抱怨者变为建设者

环保厅长面对面“接招”记

“请问噪音污染怎么解决和管理?”

“成都去年冬天连续20天严重雾霾,今年会怎样?”

“彭州石化究竟有没有污染?”

……

一个一个尖锐问题抛了出来。

23日,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在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与19位各界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坦率回应了当下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超过9万网民实时收看了对话的网络直播,参与互动,气氛热烈。

创新的互动方式取得了积极的良好效果。让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抱怨者变为建设者是公众参与环保的关键。

“投诉找到门 电话打对人”

“请问噪音污染怎么解决和管理?”来自成都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刘懿问。

“其实我也受过噪音困扰,还打过举报电话,当时没起到作用。”于会文的回答让大家一愣。“我孩子上学离家远,我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楼上住了四五个人,每天晚上打麻将。一用空调,房子就共振。我打举报电话,也不行。后来打市长热线才解决问题。”

大家发出会意的笑声。环保厅长对问题有亲身体验,好事啊!

于会文说:“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投诉找到门,电话打对人’,噪音有工业噪音、建筑施工、交通噪音和生活噪音等。工业噪音归我们环保管,其余的涉及城管、交通部门等。要找对主管部门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于会文还给大家表态:“不仅仅针对噪音,对其他的环保投诉,只要超过3次,环保部门立即启动环保督查,必须办结,否则在年底目标考核中要体现出惩罚。”

“少来大道理,就说行不行”

在这场交流活动之前,于会文曾公开承诺:与网友交流“拒绝套路,啥都能问”。网友很快就抛来热门话题:“成都去年冬天连续20天严重雾霾,今年会怎样?”

于会文乐了:“我夫人在家就这么问过我,今年能不能把雾霾天数和时长降下来。我解释了半天,什么逆温层、大气平行流动啊。夫人说,你少来大道理,就说行不行吧。”

“我们的目标是雾霾的天数、时长都要好于去年。我们采取6条措施,一是严格清单管理,成都平原有多少污染源,我们基本已经摸清,预判根据不同局面,对哪些该关停,哪些该错峰心中有数。”

“二是严格网格化管理;三是请71位专家院士对全省情况研判,初步找到污染物成因;四是摸索出一套大气污染防控的应对做法;五是联防联控联治,成都平原8个市要一起上;六是对偷排漏排零容忍。”

“成都的天气有特殊性,简单说就是老天爷不给力,但人要更努力。今年1到6月,就算有1、2月份严重雾霾的影响,但和去年相比,大气优良天数仍上升了0.5%,PM2.5下降了0.9%。”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了掌声。

“没有尖锐的问题,只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网友一个接一个地向环保厅长“发招”,内容也越来越“尖锐”。

交警谭乔问:“大家管我们交警叫马路上的吸尘器。网上说PM2.5的监测点主要设在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人口比较稀少的地方,是吗?”

四川省环保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昝学军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设置,国家有非常严格的规范。我们8个空气质量监测点都没有在公园里,而是在真实环境中。”

四川大学教授楚英豪问:“彭州石化究竟有没有污染?”

于会文说:“彭州石化和其他化工厂在排放上无区别,彭州石化全年大气排放相当于一个60万千瓦的火电厂一年满负荷运转的排放。而且我们24小时实时监测,专人驻点,买了20多架无人机,到烟囱上面去取样,实施超标零容忍。”

讨论越来越深入,于会文说:“大家问得越多,就越能帮助政府部门找到问题,也才能让环保工作持续改进。没有尖锐的问题,只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会议室里不时响起掌声,这场面对面交流实时在网上直播,超过9万名网民参与,创新了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互动的方式。(记者谢佼)

据新华社成都7月23日电



经济日报

四川:上半年高新技术快速增长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齐点赞 四川的这条底线守得好!


编辑:马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