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多抗等多个优良性状在锦城优雅禾这个品种上得到实现。”四川水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黄富向大家介绍道。7月10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与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杂交水稻新品种“锦城优雅禾”品种权转让签约暨推广研讨会在温江举行。最终,锦城优雅禾品种开发权转让签约额为650万元,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商品名字:天香稻。

粮食安全作为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压舱石,水稻是关键的一环。随着我省“稻香杯暨农业丰收奖”的升格,四川优质米推广速度进一步加快,优质水稻品种也不断涌现。锦城优雅禾(天香稻)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种?开发权转让签约650万元处于什么水平?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企业。

锦城优雅禾(天香稻)650万品种权转让签约仪式 

探品种

主研团队曾培育出全国十大优质超级稻

“‘锦城优雅禾’的诞生源于川农大和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的‘联姻’,这一好听的称谓取自于父本与母本的名字。”据黄富介绍,锦城优雅禾是其团队以自育抗病、优质、高配合力香型新恢复系“雅禾”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徐敬洪研究员团队选育的不育系“锦城2A”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品种。

天香稻米

回顾锦城优雅禾的选育历程:2015年初次组配、2016年品比试验、2017年多点试验、2018年区域试验、2019年续试和生产试验、2020年通过国家级审定。6年时间实现新品种的培育和国家审定,是什么加速了锦城优雅禾的诞生?

“锦城优雅禾的培育离不开各个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当谈及锦城优雅禾的培育,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韩庆新表示,种业的发展对于农业产业发展起到基础作用,“种业芯片”对于维护国家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反观我们西南稻区的环境条件,寡照、高温、昼夜温差小的气候特别适宜稻瘟病、稻曲病发生流行,这对水稻品种抗病性要求更高,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已成为西南稻区水稻育种的主攻方向。”黄富表示,除了地区条件的制约,消费者对于优质稻米品种的需求和团队对于优质抗病水稻新材料的创制与应用同样至关重要。

“锦城优雅禾和我们此前培育的宜香优2115还是‘亲戚’呢!”记者从黄富的介绍中了解到,入选“2020年全国十大优质籼型超级稻”的唯一四川品种宜香优2115同样出自黄富的团队,而锦城优雅禾的父本“雅禾”更是由宜香优2115的父本“雅恢2115”增加香味基因改进培育而成。“锦城优雅禾作为新品种,其表现并不亚于曾斩获四川‘稻香杯’特等奖的宜香优2115。”

综合生产实际、社会效益与消费市场的反馈,该品种米质达部颁优质一级且口感好香味浓、高抗稻瘟病兼抗稻曲病、抗倒性强、结实转色好、收获期长、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3.1%,实现了优质、多抗、高产等多个优良性状的聚合。黄富进一步介绍道。

问价值

“鱼凫杯”钻石奖得主,肩负“让川米走出去”重任

当天,以650万元签约额拿下锦城优雅禾开发权的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中华告诉记者,这是该公司近年在品种开发签约方面签下的最大额度,而650万在四川农业品种开发权签约额中处于上等水平。

650万值在哪?李中华分析其身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锦城优雅禾在2020年以绝对的实力在成都市第七届“鱼凫杯”优质稻米品鉴活动中获得综合成绩第一的钻石奖,优异的综合性状造就了锦城优雅禾一级米的品质。第二,在种植生产上,锦城优雅禾种子发芽率高,推广价值高。第三,锦城优雅禾的父本母本制种难度和成本适宜,能够给制种农户和生产企业带来较好效益。

作为我省自主培育的新品种,锦城优雅禾肩负着“让川米走出去”的重任。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光贵表示,他见证了锦城优雅禾在“鱼凫杯”中的出色表现。依靠种业的发展和科技的力量,才能保障好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从而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成果是过去努力的结果,科技创新无止境,新材料新品种创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黄富告诉记者,他团队接下来还将与国内科研单位及种业企业进一步广泛开展合作,一起携手在多抗优质水稻新材料创制和品种选育的“稻”路上继续前行。

坚定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我省在2020年粮食丰收的基础上,明确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


只增不减,意味着跳起摸高。2020年,我省粮食产量705.5亿斤,是近20年首次突破700亿斤,2021年,还要再增2.5亿斤,达到708亿斤;种植面积还要再增31.1万亩,达到9500万亩。


如何确保完成这一任务?水稻作为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生产无疑至关重要。


当前,从川南到川北,从成都平原到山丘河谷,水稻生长,先后进入分蘖、抽穗期,这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时期。


秧苗正绿,农人忙碌,这是夏日蜀乡最美的场景,这正是水稻默默凝聚土地能量、孕育无限希望的美好时节。关注粮食安全,记录川稻贡献,正当其时。


为此,四川农村日报特别推出“稻可道,非常稻”主题策划。记者走进田间,走进实验室,多视角,全方位,关注水稻从一粒种子到一碗米饭的全过程,探寻我省科技之“稻”、小康生活之“稻”、乡村振兴之“稻“,讲述水稻生产、育种攻关、产业布局、农旅融合等等这些四川“非常稻”背后的故事。


策划:邓嗣华 周艺

统筹:张闻亚 左杉

本期执行:杨都 王爱琳 张远庆

制图: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