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7月28日,攀枝花发布《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十六条措施”),政策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全网热议,在自带热搜体质的奥运话题中杀出一条“血路”,挤进当天的热搜榜,微博话题#攀枝花生育二三孩每月每孩补贴500元#阅读量达1.4亿。

攀枝花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黄志文几乎全程参与了“十六条措施”的调研、草拟、征求意见、政策发布。对于”发放二、三孩育儿补贴金“引发全网热议,他感到有些出乎意料。8月3日,川观新闻记者专访黄志文,详细了解政策背后的细节。

黄志文解释,“育儿补贴金”仅仅是本次公布的16条措施其中之一,目的是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保障机制,为来攀、在攀人才解决部分后顾之忧,“单凭发放育儿补贴金,就简单地称攀枝花是‘催生第一城’,有些偏颇。”

事实也确实如此。仔细梳理“十六条措施”,不难发现,除了为二、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补贴金的政策外,系列措施还包括高层次人才待遇激励、提供创新创业支持和奖励、提供就业补贴、外地和本地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等具体举措。

而攀枝花之所以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与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密不可分。

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攀枝花城镇化起步较晚,但起点高,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9.5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攀枝花全市常住人口1212203人中,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66.24%,65岁以上人口则占15.88%。从业人员和高层次人才流失、老龄化严重等问题矛盾日益突显,人口规模不足问题为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埋下隐忧。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攀枝花推动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国内国际“三个圈层”联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加快聚集各层次人才,形成与攀枝花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协调的人力资源支撑。

“出台‘十六条政策措施’,就是要结合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和能级提升需要,努力促进人口聚集,力争到2025年,攀枝花市城区常住人口增加到100万人,城市人口增加到150万人。就目前来看,要实现这样的人口规模除了鼓励生育,还要积极引进。”黄志文说,因此,“十六条措施”正式出炉。

政策出台前,该市财政等部门专门做过基本测算,攀枝花全市每年新生人口9000人左右,二孩及以上占比不到一半,“育儿补贴金”这一项,全市每年额外支出2500万左右。

统计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从该政策生效起的6月12日至8月2日,攀枝花新生人口总数达444人,其中二孩185人,三孩38人。

“因此,攀枝花为二、三孩家庭发放育儿补贴金,目的不仅在鼓励生育,还在着眼未来发展。”黄志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