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海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攀枝花市区最早的茶馆当数仁和茶园。

自南丝路开通以来,金沙江畔的仁和小镇便一直是商贸通街道上的驿站,也是四川通往云南必经的要塞。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又是邻近县的物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小镇上商号众多,史称共“店舍稠密,五方杂处”。加上时兴天天赶场,街市显得异常热闹,素称繁华小镇,远近驰名,仁和的小茶铺也应运而生。

清朝末期,仁和街上有数家客栈兼设小茶铺,只有一家专营茶园——仁和茶园,称得上市区内颇具规模的第一家茶馆。1933年1月,茶园新建了走马转角楼一幢,面积200平方。

中坝流出来的小河,大田流下来的大河在这里汇流,茶园就建在两河汇合的岸边。

茶园为四合院,院中一棵高大的黄角树浓荫匝地。冬天品茗可遥望炊烟田舍,夏日饮茶可享受微微河风,令人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

赶场的人也爱坐茶馆,走进茶馆,拢张小靠背椅坐下,碗摆在茶几或小方桌上,舒适惬意,时间尚早,先喝碗热茶养养精神。南来北往的客商,大都在仁和茶园落脚,谈些生意上的行情和逸闻趣事,许多大宗生意都是在喝茶中做成的。

仁和茶园也是仁和镇的保、甲长调解民事纠纷的地方,哪怕双方吵得脸红脖子粗,一坐进茶馆,在中人的招呼下,就和和气气地递烟叫茶,一喝上茶,火气就被茶水浇灭了许多。双方讲道理,中人裁决,输了理的一方开茶钱,甚至治席赔礼,这种调解方式亦称“摆碗茶”。

1964年,攀枝花建设上马,地质、规划、设计等建设队伍先集中于仁和镇。突然增加几千人,既给小镇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热闹兴旺,也使小镇陷人了困境,食宿成了大问题。当地就在仁和茶园内搭临时地铺,解决建设者的住宿问题,仁和茶园为攀枝花建设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上世纪七十年代,仁和茶园成为仁和医院。1978年底,重建仁和街,仁和茶园被撤除,在茶园原址建起了仁和医院职工宿舍。曾在仁和历史上有过辉煌时期的仁和茶园,而今只留下了依稀的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