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

川渝同处长江上游,一衣带水、血脉相连。水运作为联系两省的天然纽带、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如何发展和发挥作用?8月24日,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岭率队做客四川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就“打好‘航运牌’、做活‘水文章’、唱好‘双城记’”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多管齐下,建水运强省

访谈现场,郝岭拿出一张图,将四川水运的发展格局和体系直观地呈现给网友。

据介绍,目前四川省通航总里程达10540公里,居全国第四、西部首位,是名副其实的水运大省,其中,长江川境段、岷江、嘉陵江、金沙江、渠江、沱江、涪江等7条江为高等级航道,规划建设6个规模性重要港口,分别位于泸州、宜宾、乐山、广元、南充、广安。高等级航道网络和港口布局,与全省五大经济区在空间布局上基本匹配。

川渝两地水系相通、航道相连,两地直连互通的省际航道有长江、嘉陵江、渠江和涪江4条,它们是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的天然纽带,服务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运输通道和经济动脉。

“四川虽是水运大省,但还不是水运强省,水运的优势也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郝岭说,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水运发展有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通畅。如金沙江,虽形成库区深水航道,但因部分电站未同步建设通航设施,攀枝花、凉山等地的水路运输无法与长江连接一线;嘉陵江利泽枢纽仍未建成、渠江风洞子枢纽未建,这两条航道通而不畅。为解决航道通畅问题,川渝两省市正携手,步调一致地进行建设。目前,重庆正积极开展涪江升等、加快利泽枢纽建设等工作,四川正在开展涪江遂宁段、渠江风洞子枢纽等工程。

关键词二:合作。航道等级普遍较低,导致运输船舶吨位不高,长距离运输经济性较差。川渝两地正大力发展成渝地区区间航运和干支航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支流转干流、小港转大港、大港通海港”,合力打造港口集群,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关键词三:共享。四川、重庆两地交通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构建辐射西部内陆的水运大通道,并实现航道、港口、船舶、物流等航运信息的共享,真正做到成渝水运一体化,扩大川渝水运的整体影响力。

按照既定目标,到2025年全省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突破2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1亿吨、水路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中的占比超过15%、水运绿色、智慧、安全发展成效显著。

打组合拳,推动“公转水”

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水运成本最低,节能环保优势突出。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备受关注,四川水运如何做好绿色低碳发展?

针对网友的这一问题,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耕、徐昶、刘晓帆等技术专家均表示,可通过进一步加快“公转水、铁转水”运输结构的调整,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目前,四川货物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每年约有3亿吨适水货物通过公路运输,如果这部分货源转移到水路运输,每年可减少能耗约1200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200万吨,对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贡献和意义巨大。 “十四五”期,四川将大力实施“公转水”运输结构调整和市场培育改革。

推进运输低碳化,将深化川渝港口合作,加密、新开长江干线以及干支衔接航班航线,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引导适水货物通过水路运输,促进低碳降耗。

推行服务便利化,将推进无水港建设,继续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干支联运,提升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鼓励发展水上服务区,提升水运服务品质。

强化竞争市场化,将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培育大型航运企业,开辟物流新通道,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航道、港口、船舶各个组成部分正同步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建设绿色航道、绿色港口,发展绿色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