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川观新闻记者 陈宇

老旧的发电厂房、电力科普馆、手摇发电机、单车发电机……6月份以来,内江威远县连界镇川威集团工业研学旅行营地内,迎来一批批学生开展研学之旅。从开营至今已接收1万余名学生参观和体验。

内江威远县连界镇川威集团工业研学旅行营地

从“重”到“轻”,威远刮起“研学风”

沿着斑驳的围墙走进营地,高高耸立的烟囱和冷凝塔下,改造之后的厂区更具厚重的工业感。

在营地的核心区域——发电厂,大门右侧写道“小V研学 余热发电厂”。之所以叫做余热发电厂,川威集团工业研学旅行营地服务经理袁洛琼介绍,这个发电厂于上世纪70年代建成,是一家利用高炉余热发电的工厂,去年1月余热发电厂全面停产后,川威集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工业+研学旅行”新模式,“川威向以‘文化、体育、自然生态’为核心的文旅产业转型,结合原有设备对老电厂进行改造,打造出具有工业氛围的研学营地,全面盘活公司存量资产。”这成为内江推动研学实验教育的破题之作,也是目前川内最大规模钢铁工业研学营地。

内江威远县连界镇川威集团工业研学旅行营地

营地中坐落着三座老旧发电厂房,其中一座已完成改造作为研学营地一期的核心区域,厂房一楼是营地的电力科普馆,在保留原有水气管道和送风机、给水泵等设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展示长廊,长廊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展示发电史的演变,激发学生兴趣。

营地外数公里,威远穹窿植物园5月下旬正式开园,丛林露营、风中滑草等项目,搭建起孩子的“第二课堂”,在“玩”与“游”中增长见识。

“工业+文旅”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型发展

余热发电厂的变身,只是威远探路“工业+文旅”跨界融合的一个缩影。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型发展,当地正着力将工业优势转化为文旅资源,工业遗产蜕变为文旅新地标。

位于威远县山王镇的威远煤矿工业遗址景区,距县城约22公里。景区保留包括威远煤矿陈列馆、工业文化广场、办公楼、机修广场、职工俱乐部等遗址,被称为“威远记忆”。

“在威远煤矿陈列馆里,平台印刷机和全开切纸机是印刷室用的,威远煤矿的各种文件资料和自办报纸都是由印刷室自行印刷。”一位讲解员指着锈迹斑斑的印刷机和切纸机介绍道,这些珍贵文物也从侧面印证上世纪威远煤矿的兴盛。

除了擦亮工业遗产,创新“旅游+工业”模式,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外,威远县还积极整合红色基地、穹窿地貌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注重提升研学旅行品质。紧扣穹窿旅游主题、全域旅游主线,写好“山水情、森呼吸、漫运动”三篇文章,推动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被誉为工业“活化石”的威远煤矿工业遗址、反映新中国石油大会战的“红村”遗址、展现百年钢铁工业文化的川威集团工业研学旅行营地等文旅项目,都以新的面貌呈现。

(威远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