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


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一条古街,浓缩革命历史

陈小平 熊浩铭 郑淑月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视频剪辑 罗曦

从高空俯瞰,层层叠叠的木制建筑群中,一条街窄檐宽的街巷从东往西伸展。4座高大雄浑的石牌坊在街巷宽阔处依次矗立,蔚为壮观。其中,二号牌坊横额正中镌着“列宁”两个大字,引人注目。

二号牌坊横额正中以横书镌刻着“列宁”二字,“主义街”三个字以直书刻在横额左部。袁城霖 摄

这里是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这条街名叫“列宁主义街”。红军曾经两次进驻石桥镇,留下一段难忘的革命历史。

如今,在古镇、古街上的石刻标语,依然清晰可见。近日,记者行走在列宁主义街,感受红色文化的气息和力量。

浓缩红色文化

列宁雕像、列宁广场、列宁公园、列宁湖、列宁街小学、古镇红街、红军文化陈列馆、红军文化艺术墙......如今的石桥场镇,有许多红色元素。在列宁广场中央,矗立着淡红色、高近10米的列宁全身雕像。广场的一头是列宁主义街入口,另一头是石桥红军文化陈列馆。百余平方米的馆藏,分为“南下东进 扩大苏区”“建立工农政权组织”“传播真理 錾刻标语”“红军精神 千古传承”等6部分展现红色历史,包括当时红军使用过的马灯、刀具、枪弹等实物。

石桥镇列宁广场中央矗立着列宁雕像。袁城霖 摄

古镇有4个石牌坊。“石牌坊上的宣传标语,是当年进驻石桥镇的红军錾刻的。”达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波告诉记者,彼时,进驻石桥镇后,红军宣传队随之开展工作,设置了红军俱乐部、红军錾字队、标语书写组、歌谣编辑组等多支队伍,其中錾字队先后在陡岩、牌坊、墓碑、坟头石、街头石上錾刻了大量的石刻宣传标语,保存至今的仅在石桥场镇就有38幅之多。

二号牌坊上石刻标语最多,其横额正中以横书镌刻着“列宁”二字,“主义街”三个字以直书刻在横额左下角。

“热血沸腾的革命历史,浓缩于列宁主义街。”吴波说,1991年,列宁主义街被列为第三批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宁主义街石牌坊及红军标语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列宁主义街。袁城霖 摄

促进文旅融合

石桥镇镇长白雨鑫说,几十年来当地始终致力于传承弘扬历史文化,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立足红军文化陈列馆,我们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吸引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前来调研。”达川区文化馆办公室主任谭蕾说。今年7月,文化陈列馆挂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基地”。

以红色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当地先后创作舞台剧《热血江魂》《巴山血錾》《小红军与列宁街的故事》,电影《红色恋曲1933》在石桥镇取景拍摄,推动红色文化、红色故事在更大范围生动传播;多次新建和修缮配套设施,最近的一次是在近两年,对长694米的列宁主义街210间木制房屋,按照川东民居风格进行打造,营造古色古香、民风淳朴的古镇形象。

从高空俯瞰石桥镇列宁主义街。熊浩铭 摄

不只是红色文化。在有悠久历史的石桥镇,诞生了翻山铰子、烧火龙、法门武术、米酒鱼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列宁主义街、赏红色标语、观古代牌坊、看非遗文化展演,成为当地及周边群众的新生活方式。

如今的石桥镇有多张旅游文化“名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俗文化体验区”称号,入列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入选第三批“四川最美古镇”名单。白雨鑫说,下一步,古镇将继续传承和保护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持续丰富旅游景观,完善旅游功能配套,打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行重庆


重庆酉阳南腰界镇: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重庆日报记者 苏畅

8月4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的一个三岔路口,贺龙雕像赫然矗立于此,路牌上“贺龙大道”“红军中街一路”“红军中街二路”等字样提醒人们,这里曾是红军战斗的地方。

“目前,南腰界镇保存着56处革命遗址。”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当地通过发掘、整理、修缮这些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传承弘扬红色精神,为乡村增添新活力。

航拍酉阳南腰界镇。重庆日报记者 谢智强 摄

世代守护,56处革命遗址得以完整保存

“红军在南腰界时,发动群众把地主的粮食全分给了老百姓,乡亲们又把多余的粮食给红军送去。”南腰界镇红岩村村民符宁江的父亲参加过游击队,从小父亲就给他讲述红军在南腰界战斗的故事,其中大坝祠堂的战斗尤为激烈。

在红三军大坝祠堂战斗遗址,记者看到祠堂外有三米高的石砌围墙,石墩里有外小内大的观察射击孔,围墙四角还有碉堡护卫,易守难攻。

为了保护革命遗址,去年,酉阳县政府在南腰界镇完成对大坝祠堂等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修缮工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原有材料、使用原有构件、采用原有工艺,以呈现文物保护单位原有的整体风貌和风格。

酉阳南腰界镇,游客正在参观。重庆日报记者 谢智强 摄

大坝祠堂战斗遗址的保护工作,是南腰界革命遗址保护的一个缩影。

在南腰界场镇的红军街上,民居墙面仍清晰保留着当年红军战士书写的“共产党十大政纲”“红军不拉夫不筹饷”等宣传标语。

“为了把红军书写的标语保存下来,南腰界群众用加了盐的石灰水填写标语,再用黄泥覆盖,或用木炭、锅烟涂抹,使得这些标语不被敌人发现销毁。”甘红光介绍,红军街上集中了大多数红军机构遗迹,不少居民选择在老宅背后另起新房,让这些红色遗迹得以保留原貌。2011年,酉阳县党员干部和群众还自发集资,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塔。

得益于世代守护,如今南腰界镇完好保存着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红军街、大坝祠堂战斗遗址等56处革命遗址。

南腰界镇红军街。重庆日报记者 谢智强 摄

发展红色旅游,打造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景区

南腰界镇保存的56处革命遗址,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条件。如今南腰界镇正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酉阳段)建设,规划打造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景区,赓续长征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从红军街的石板路拾级而下,甘红光带着记者来到了杨家寨红色文化广场。

“杨家寨红色文化广场于2018年初开工建设,占地3000余平方米,广场上设置了9块浮雕,分别讲述了红三军在南腰界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游击队、开展土地革命等故事。”甘红光介绍,每年都有50多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南腰界镇缅怀先烈。

2020年5月,重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酉阳为主体建设区之一。南腰界镇的红色旅游迎来了又一次发展机遇。

根据《方案》,酉阳县编制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酉阳段)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景区详细规划》,景区总面积为4.3平方公里,规划实施综合服务区、长征精神传承区、苏区精神研学区、红色原乡休闲区、绿色产业体验区“五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