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莹。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3月7日晚上6点,叶莹准时来到坐诊的中医馆,当晚她有两个小时的看诊时间。对慕名而来的病人,叶莹有着自己的一个“规矩”:不着急,慢慢问,详细看。

不着急,原本并不是叶莹的性格。“小时候我风风火火,是个胆子大的急性子。”然而,一场意外让停不下来的叶莹停下了奔跑的脚步,甚至改变了她命运的航向——左侧肢体瘫痪,手和腿都没了知觉。

面对这一击,叶莹选择用坚毅回击,她以非凡的毅力进行康复,不仅重新站了起来,又成为了一名师者、一名医者。今年,她又被评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身体不便正好让我心无旁骛”

在出门诊前,叶莹花了整整一个下午为自己的科研项目做准备,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她不仅为学生传道授业,还要深入自己的研究领域,“教学和做学问都马虎不得,我要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对叶莹来说,选择学习中医更像是命运选中了她。“本来我立志做一名外交官,但身体偏瘫之后,我遇到了很多良医,他们改变了我的命运。”叶莹告诉记者,为她治疗过的医生让她对医学有了敬畏和崇拜,“我也想去帮助更多人。”

就这样,叶莹从本科开始就选择了中医相关专业,一路深造,博士毕业后她选择留校,从事一线教学。一节课四十分钟,叶莹常常要连着上三四节大课,这就意味着她一站就要2个多小时,“其实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是允许我坐着上课的,但是我不允许自己搞‘特殊’。”叶莹说,一方面她认为自己能够完成站着上课,通过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效果会更好;另一方面她觉得“这样会更有精气神”。

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叶莹还在积极进行学术研究。除了翻阅中文文献,叶莹还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掌握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但也正是因为身体有些不便,让我更加心无旁骛,能调配出更多时间。”叶莹笑着说。

叶莹参加助残活动。

“希望能成为行走的正能量”

无论是三尺讲台,还是一方诊室,叶莹总是耐心温柔。

刚开始坐诊时,叶莹常常会遭遇病人的不信任,“很正常,我能理解,所以就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叶莹选择慢下来,和病人真诚交流。

为了能够保证详细了解病人病情,她常常一上午只看诊二三十位病人。不仅问诊细致,开方之后还要再叮嘱如何煎药、如何服用,“治疗病人,对症下药重要,抚慰人心也很重要。”

从开头难到病人口口相传、慕名而来,叶莹不断拓宽自己的行医领域,也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悬壶当有精深术,济世还须博爱心。三年前,叶莹开起了自己的妇科工作室,并命名为“为她”。

不仅如此,叶莹还作为首批成员加入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跟着成员们进学校、进企业,为更多人带去励志正能量,“我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用我自己的成长故事激励更多人,让他们找到自己命运的方向,一往无前。”

(省残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