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侯冲

4月23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大礼堂舞台正中央,一块红绸被缓缓掀下,一人多高的铭牌上显现出“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几个大字,学院当天正式揭牌。

“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的挂牌,是德阳着力发挥工匠学院育人作用,推动产教融合,助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活力的有力实践,走在全省前列,值得肯定。” 揭牌现场,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彭闯如此评价。

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揭牌现场。(德阳市总工会供图)

德阳为何要建设工匠学院?学院如何运作?怎样助力德阳“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中国装备科技城”?川观新闻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一问现实必要

是德阳“重返前三”实际所需,也是应对产业浪潮的未来所指

职业教育是德阳一张靓丽的名片。德阳曾是全国唯一拥有两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地级市(其中一所已于今年1月升格为本科院校)。目前,全市每年向社会输送4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但这次挂牌的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并非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而是一所志在打造的产学研一体化、考评赛全方位的技能人才综合培训基地。

问题随之而来。已拥有这么多职业院校,为何还要单独挂牌成立一所培训基地?

这是德阳“重返前三”的现实所需——

在德阳“重返前三”的奋进之路上,需要一大批懂技术、会创新的劳模工匠人才,学院的成立既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实践,也是为企业培养工匠人才、帮助职工成长成才,助力德阳高质量发展的积极行动。

这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未来所指——

企业智改数转步伐加快,一批“黑灯工厂”、智能化车间投用,对未来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不仅可以培育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还有利于加强技能人才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更能够带动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

由此观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是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二问运行模式

打造“1+N”培训模式,确定一个主培训基地,N个教学点

据了解,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是以“1+N”为模式,围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聚焦“3+1”主导产业。

具体来看,“1”,是确定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为主培训基地,设立为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教学点,负责落实管理委员会的指示和要求,综合协调、对外联络、培训组织等工作;“N”则是依托全市其他重点院校、重点领域企业,设立教学点、制定教学方案、组织培训等。

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揭牌现场,大学生们身着工装听讲。(德阳市总工会供图)

揭牌现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国机重装、三星堆博物馆、德阳开放大学等 6 个教学点被授牌。

德阳要求各地各部门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禀赋,采取工会自建、工会与企业共建、工会与院校共建、网上“工匠学院”等多种建设模式,加快推动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建设点建设,引导企业工会积极引导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推进具有产业(行业)特色的课程开发建设。

三问目标定位

重点打造“三个地”,力争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高品质培训院校之一

揭牌只是第一步,未来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将迈向何处?揭牌现场,德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朱莉勾勒出“三个地”的目标。

劳模工匠精神传承阵地——

作为全国唯一连续两年荣获“大国工匠”荣誉称号的地级市,德阳涌现了一大批劳模工匠。下一步,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将深入挖掘并传承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等丰厚资源,引导产业工人树立远大理想。

职工素质提升基地——

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未来通过提高教育培训水平,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持续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引导产业工人在建设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建功立业。

工匠型人才培养高地——

根据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依托现有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资源,探索新的工匠人才培育模式;加快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大军,争取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高品质培训院校之一。

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揭牌现场,“大国工匠”崔兴国做分享。(德阳市总工会供图)

揭牌现场,一个对比引人深思。

55岁的“大国工匠”、东方电机水轮机安装高级主任操作师崔兴国登台发言。一头银发的他感慨,“对于我们德阳技能人来说,(今天)是一个里程碑的日子。”

台下,一群身穿灰色工装的大学生认真听着演讲,包括21岁的机电工程系学生卿英杰,他希望未来成为“像崔老师一样的人”。

一位“大国工匠”、一群大学生,相逢在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传递使命、传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