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上午9点,在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镇太华村名贤祠,众人自发排开,为李白衣冠冢扫墓,这已成为此地每年清明时节的传统。

献诗,是每年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献花、敬酒等仪式结束后,在场的群众会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诗歌,以朗诵的方式致敬诗仙。

作为诗仙李白的故乡,青莲镇本就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2023年8月26日,“中国农民诗会,从江油出发”启动仪式就在青莲国际诗歌小镇太白碑林广场举行。

一首田园诗,一个振兴梦。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举办乡村体育赛事、依托当地IP种文化、让戏剧回归乡村……在巴蜀大地,这些人、物、景、声,共同勾勒出当代四川乡村的新图景,更描绘出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振兴时代。

球赛带动消费

4月8日下午两点,在宜宾市珙县的洛亥镇,一场篮球决赛即将开打。3000余名老乡赶来为自己村镇的球队加油助威,为了抢占到观赛位,开场两个小时前观众就已围满。

82∶52,洛亥镇队以绝对优势战胜巡场镇队,赢得了本次比赛的总冠军。

珙县这个有着“篮球之乡”美誉的川南明珠,目前共有30余支篮球俱乐部,超4万名爱好者常年参与其中。通过提升场馆建设、设施设备配套以及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篮球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和闪亮名片。

珙县体育管理中心主任张潇切身体会到篮球带来的“福利”。

身高超过一米七,她从小就在同学的带动下打篮球,“可以说是篮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通过篮球我接受了更好的教育,然后有了现在的工作。”张潇说,在珙县,举行乡镇篮球比赛,起码有20年的历史,这里连幼儿园老师都要接受系统的篮球培训,“这是为了将这项运动传递给下一代”。

张潇介绍,珙县的标准篮球场有86个,每年光是县级的篮球比赛就会举行20余场。

在洛亥镇承办全县“村BA”决赛之前,1月29日,2024宜宾首届和美乡村文化节暨首届和美乡村篮球决赛(村BA)决赛在巡场镇三合村打响。

巡场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孙体是现场的“总指挥”,“村里没来过那么多人,比赛为期3天,平均每天有1.5万人到村上来。”那几天,孙体压力很大,球场附近的公路和绿化带都站满了人,村里人端着饭碗在旁边观赛,还有人从宜宾市里开车过来。孙体也很兴奋,他没想到,承办一场篮球赛,能让老百姓获得不菲的收益。

赛事活动期间,珙县还同步举行了2024年珙州非遗年货节、农特产品展销、民俗表演、乡村美食集市等活动,珙县的农特产品、年货卖得相当好,尤其是鲜牛肉、牛肉干,和过去相比销量翻了10倍。“起初我们担心没观众,还打算组织人去观看,没想到最后变成了呼吁大家不要再过来了。”孙体说,珙县人对“篮球之乡”的名片很有荣誉感,过去大家打球,茶余饭后都能议论很久,甚至会有自发的庆祝仪式,“我们当然想把这个赛事长期承办下去,让‘村BA’成为三合村的名片。”

活动运营方珙县珙桐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岷熹告诉记者,为了办好这场赛事,县里做了充足的准备,甚至第一次大规模发放消费券。“据统计,这场‘村BA’带动了1100万元的消费。农特产品展销活动配合着比赛赛程,每天早上9点开始营业,但提前40分钟,农特产区域就已排起了长队,我们发放的消费券每天限额核销10万元,活动的倒数第二天,早上11点就全部核销完了。”

不只是珙县,3月18日,凉山甘洛县首届“村BA”决赛落幕;2月5日,广安华蓥市古桥街道首届“村BA ”决赛落幕……一场体育比赛聚集十里八乡的乡亲;一场体育赛事打开“土特产”大市场;一场体育活动展现传统民俗文化新风采。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明确提出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这也是“村BA”、村超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体育,正以肉眼看不见的速度,与乡村文明实现完美融合。

文物指引发展

德阳广汉市三星堆镇三星村党委书记罗绪福被村里人称为“堆长”,“堆”是指三星堆。

鸭子河南岸,马牧河南北两岸,12平方公里的区域正是三星堆遗址保护区,而三星村正好位于三星堆遗址保护区之内。为了保护三星堆遗址,靠土地吃饭的村民们做出了不少牺牲:种植的农作物根系不能超出30厘米、沟渠道路不适宜硬化、不得随意修建房屋……农作物种植成本增加,为了维持生计,很多人选择外出务工。

2019年开始的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大发现,让三星堆遗址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三星堆建设起新的博物馆,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流程,同时,围绕三星堆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进程加快。

2021年,《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村干部们蒙了,“大家很担忧,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无论村容村貌改善,还是发展产业都会受到限制。罗绪福很冷静,他带着大家把那本11页的《条例》从头到尾读了好几遍,从中找发展机会。”三星村党委委员周帝说。

《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鼓励开展与三星堆遗址相关文化交流、文艺创作、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活动,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发展遗址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既然如此,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干!”明确了方向,罗绪福决定带领村集体搞文创和模拟考古研学项目,第一步是要获得博物馆管委会的信任。

“当时博物馆管委会不支持我们的想法,他们担心我们不专业,搞出商业味太浓,有损三星堆形象的事。”为此,罗绪福时常跑去博物馆沟通,寻求帮助。

为了得到信任,罗绪福找到北京大学公众考古学专业硕士毕业的刘庆华合作,出了一套详细的教学方案,并公开研学所有流程,再邀请博物馆管委会到考古探索基地检查。从质疑到认可,2023年12月1日,三星堆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时的一个汇报点便设置在了三星村村集体产业的考古探索基地。“那天国家文物局和省上的相关领导就站在基地的院子里,告诉我们要把这里做成标杆。”罗绪福骄傲地说。

从在这片土地上种什么再到发展什么,三星村已入股了7个公司,涉及研学旅游教育、旅游服务、农耕文化、青铜文化、文创等五大领域。

2023年6月27日,三星村国际艺术家村落启动仪式暨“万人作”艺术大展在三星村举行。来自不同艺术领域、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年龄的艺术家及设计师参与创作。当天发布的100多个面具原作同时在腾讯“为村耕耘者”平台上线,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考古学家”在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参与模拟考古研学。

如今,就在距离三星堆博物馆新馆5分钟车程的地方,时常有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考古学家”手执铁锹、毛刷等工具,蹲在探方里模拟考古发掘;在对面的三星村党群活动中心,三星堆青铜面具、玉石立人像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摆满了橱柜;马牧河边,考古研学、农旅融合、文创周边正悄然兴起,以遗址保护为前提,三星村在文化振兴的路上越走越稳。

戏剧丰富精神

3月27日,2024第六届大凉山戏剧节发布了剧目征集公告,由二十四位中外艺术家和文化学者共同发起,凉山文旅集团策划运营的大凉山戏剧节,将在11月再次亮相。

2023年11月29日,2023第五届大凉山戏剧节在凉山西昌市开幕,十余天内,有115部剧目共计216场演出轮番上演。

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大凉山戏剧节发起人之一阿来表示,人们常说走向世界,但真正有机会走向世界的人不多,“那么我们现在是把‘世界’请到这个地方来,是‘世界’向你走来。”

在阿来看来,大凉山戏剧节对地方社会风气改变、现代文化意识建立、知名度的扩展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一个地区要发展,经济工作要抓,人的观念也要改变,眼界要打开。”

很多人有疑问,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究竟能做些什么?

“在凉山6万多平方公里内,我们能看到人的地方,几乎都是乡村,所以脱贫攻坚胜利之后,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对凉山来说非常重要。”凉山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康向记者坦言,大多数地方提到乡村振兴都着重于传统产业的振兴,也就是农业,但是对于凉山这个在百年内实现了两次跨越的地方,人们精气神的提振不容忽视,而精气神就来源于文化,同时,文化也是各个产业之间的润滑剂,这些产业可以通过文化赋能进行连接。乡村振兴的目的是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这也需要通过文化表现出来,所以文化振兴既是一个手段、方法,同时还会变成一个结果。

去年大凉山戏剧节新设了“自然戏剧”之乡村发现板块。来自全球的8个创作团队,去往凉山的昭觉、冕宁、盐源、木里、会东各县,去往人们熟悉的悬崖村、三河村、泸沽湖,以及谷克德、冶勒湖、北斗村、老君峰、木里香格里拉湖等凉山腹地,年轻创作者们从乡村中找寻艺术的灵感。

“新增加自然戏剧,就是希望戏剧节能把更多触角延伸到自然、乡村之间,也让戏剧和凉山人民联系得更紧密,以此强化大凉山戏剧节‘在地、民族、多元、拓展’的特质。如此一来,也能实现戏剧节一直坚持的‘戏剧创作社会化,戏剧欣赏大众化’。”刘康说。

凉山文旅集团对口帮扶昭觉县三河村,前不久刚更换了驻村第一书记。“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我们应该派一名懂经济的同志去接手第一书记,我们派的是音乐剧团的团长、一个年轻的彝族小伙,他还是一名党员,他的副手是一名厨师和搞农牧养殖的年轻人。”凉山文旅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遇幸介绍,派出这样的阵容,就是为了让他们去呼唤他们民族好的文化、呼唤他们骨子里的艺术细胞。

用文化去影响以前接触现代文化较少的人,把新思想注入,这能让乡村真正发生改变。“乡村振兴首先是乡村人的振兴,其中最难的还是人的改变,文化应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阿来说。

“自然戏剧”之乡村发现板块的北斗村小组在围炉夜话分享创作感受。


记者手记

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在采访凉山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康时,记者问他,戏剧,一个看起来曲高和寡的事物,怎么和凉山乡村里的普通老百姓产生连接呢?

大凉山戏剧节举办了5届,5年来,一直有人向他提出这样的疑问。

“世界无处不戏剧,戏剧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自然性。”刘康说,一个上海的朋友曾问他,文化、艺术都是在上海、北京、深圳发展,你怎么能在凉山搞呢?“我笑着回答他,那为什么你能穿皮鞋,我只能穿草鞋。你这样的问法,带着优越感。虽然从物质层面看,西部可能要落后一些,但是从精神层面看,凉山乡村里的群众并不匮乏,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热爱艺术,并且具有艺术天赋。只不过过去,这里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而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维护了人们的基本尊严。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各种文化活动带动了他们,让他们有了获得感和自信,进而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改善,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要满足农村群体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丰富乡村文化的时代内涵,扩大优质文化供给,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让他们得到更全面、更丰富的幸福感。

铸魂,就是从文化入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有了魂,乡村振兴才能汇聚起更广大、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