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是可以进行组装、生产的车间,楼上是研发、办公场所,空间的复合利用,真正实现一幢楼宇就是一个产业生态链,楼上楼下就是产业链的上下游——这是记者在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家大道的航空智能集成创新园看到的情景。作为成都最大的航空产业集群,正在不断“上新”。

园区首批次空间本月底交付使用

走进航空智能集成创新园,只见楼栋规划整齐,有序地矗立在园区之中;穿插其间的绿化组团中,蓝花楹特别醒目;园区道路宽敞平整,交通标识已经全部施划完成。

“整个园区分为A、B两个区域,其中A区一共118亩,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区本月底交付使用,南区7月底前投入使用。B区94亩,将于本月底交付使用。”成都航空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在A区,只见15栋楼中的7栋工业厂房已经建设完成,2栋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在建设之中;北片区的6栋楼中,5栋工业厂房、1栋为配套服务用房,已经全部建成,现场正在进行局部点位的完善收尾。

作为拥有全市最大航空产业集群的青羊区,正在根据年初制定的2024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加速推进相关工作。“今年预计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总量和增速继续在四川全省、成都全市保持遥遥领先。”青羊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定制式空间将在年内陆续实现企业入驻

“我们现在看到的3号楼,主要承载传感器产业相关的孵化;对面就是园区的配套楼宇,包括餐厅、会议室、咖啡厅等。”站在B区,园区招商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作为青羊区航空产业“工业上楼”的承载空间,走进一楼,只见这里的层高居然达到了8至10米,是普通楼房层高的2倍多。“3号楼一共有7层。首层层高达到8至10米,承重1200—2000公斤/平方米,满足重型设备安装条件。”施工单位中国五冶集团青羊区航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安装负责人孙皓钦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偌大的空间跟已经完工的清水房差不多,中间矗立着立柱,天花板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类机电管线。“目前楼宇已经达到交付条件,将来入驻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深化设计和装修。”孙皓钦表示。

成都航空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航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产业定位和目标企业十分明确:“就是围绕航空领域‘专精特新’和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提供优质产业载体。”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工艺需求,必须对建筑层高、建筑荷载、生产单元、客梯货梯、卸货场地、吊装平台等普适要素参数进行细化研究。

“目前,AB区意向落位企业已达22家,将陆续从本月底开始入驻。” 园区招商负责人表示。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袁弘

摄影/视频: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