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王成栋

日前,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正式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年内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20年底前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

为达成目标,今后四年,将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法律条例和管理办法,确立以中央财政为主的多渠道资金保障机制,构筑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保护运行机制。努力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争取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保护典范和世界环境教育和生态展示样板区。

具体实施上,首先是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筹备委员会,具体实施定编定员等工作。四川将联合陕西和甘肃共同筹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分片区整合公园内各类保护机构、职责和人员,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生态保护管理职责划入其中。组建资源环境综合执法队伍,对公园内开展自然资源核查清理工作。完善相应生态补偿机制,并处置园区内的矿山电站等其他项目。

划定大熊猫国家公园边界。将依据野生大熊猫种群分布状况、栖息地范围,按照同山系、临近相似区域管理的原则,确定四川部分两大片区的边界范围。依据保护对象的敏感度、濒危度、分布特征,划定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传统利用区和科普游憩区四大板块,并明确界线。

保护和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继续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修复、建设大熊猫廊道。对国家公园内的自然灾害,建立应急救援处置机制。启动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抢救保护,特别是以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相结合,实施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与保护工程。

构建生态保护运行机制。在财政资金投入领域,探索建立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地方各级财政投入为辅的机制。通过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绿色基金,并申请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自我造血方面,制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实行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制定出特许经营清单。

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有序疏解园区居民,在核心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开展生态移民,合理控制科普游憩区和传统利用区人口规模,引导居民集中居住。在园区内的公益岗位招聘时,优先吸纳核心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的居民,特别是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并对转产居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开展生态教育探索完善访客容量控制机制,依据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监测结果确定访客承载量,建立入园预约机制和访客行为管理与引导机制。

国家公园怎样设立?

明确部门+倒排工期  引入第三方考核机制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如何加快?


记者从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获悉,四川将细化相关规划,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地方立法工作。


同时,并构建监测评估考核体系,加快数字化监测与管护平台建设项目。同时,实施第三方评估机制,进行生态系统状况、生态工程成效、生态制度执行、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生态保护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并作为公园和有关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众人关心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也将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率先建立。

此外,四川还将任务所有的试点任务细化为56个小项,分别确定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并确定具体完成时间。


“总之,就是倒排工期,加速推进。”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点击查看此前报道:

重磅!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批 涉及四川七个市州

编辑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