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就业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


然而,在企业,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依旧突出。针对就业结构性矛盾,如何从高校毕业生人才培养供给端发力求解这一难题?在“你点题 我代言——四川日报全媒体邀你‘上两会’”互动平台上,有网友留言:“希望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多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强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建设,多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3月8日,川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张祖涛,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唐利军,全国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特种驾驶(叉车)工人马贵帮。



谈特色办学

不要脱离行业,不要远离企业,不要游离于区域优势产业

 

此次参会,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张祖涛专门带来了有关“加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建议。

在他看来,目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存在的最大挑战之一便是缺乏办学特色,“比如原来有电子、机械、化工和师范类专科学校,在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后,定位上过于仿效研究型高校,导致办学方向同质化,脱离了原来的行业特色。”

张祖涛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一定注意不要脱离行业,不要远离企业,不要游离于区域优势产业。教学的侧重点应更聚焦于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导向的科学研究和区域产业科技创新服务。

他建议,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更明确自己的特色专业和学校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应用导向的科学研究;深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以引企驻校、推校进企的方式,将产业学院建设成集特色师资队伍、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科学研究、特色产业导向和特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建议从特色产业需求出发,确保相关专业课程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张祖涛。摄影 李强

作为来自生产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马贵帮发现,当前企业招收的应届毕业生仍然存在工作“上手较慢”的问题,“我认为,地方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让企业更加充分地参与到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各环节中来,形成良性互动。”

 

全国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特种驾驶(叉车)工人马贵帮  

对此,唐利军也很赞同。在他看来,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还应该和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以我们学校为例,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学校分别围绕遂宁的锂电产业、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在射洪锂电产业园区办了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锂电科技学院,在安居经开区毗邻四川江淮汽车公司的地方建了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实现了校、企的无缝衔接。”

本次全国两会,多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关于适度拓宽大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通道》中也提到,建议出台校企深度联合育人的激励政策,鼓励学校在产业园区内建设特色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工匠学院、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

 

谈人才招引

整合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力量,加大对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还需要一支既有学术造诣又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但张祖涛发现,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仍以理论授课为主,偏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  

张祖涛建议采用专项资金激励,加大对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建议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鼓励学校教师与企业骨干共同指导学生学习技术技能;建议推行科研竞赛导师制,鼓励学生在科研竞赛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竞赛、申请专利和发表论文;建议搭建支持教师创新创业的平台,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出国访学,鼓励教师利用专业知识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近年来,为抢抓职业教育发展黄金期,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也在积极申办职教本科。“学校大力实施‘引才聚智’计划,短短两年多,引进博士20多名、紧缺专业硕士200多名,全国技术能手6名。”据唐利军介绍,为建立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高层次人才招引方面,学校除了提供有吸引力的薪资、人才公寓、住房补贴等优厚条件外,还积极与遂宁市相关政府部门协调,为其争取解决配偶工作、协调子女入托入学等政策待遇。同时,学校还创新用才模式,构建高层次人才本土落地机制,实现了高层次人才的“校地共用”“校企两用”。

因此,在唐利军看来,应用型大学建设师资队伍,可以多多整合地方政府、企业的力量,在人才招引和培育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唐利军  

(部分图片、视频素材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