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阿坝观察 刘文佳

“去年,夺龙村集体经济达到60余万元。”4月26日,在千头牦牛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里,红原县安曲镇夺龙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李宁林的喜悦溢于言表,并向来自红原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和乡镇村负责人介绍起村里的集体经济收益。

与会人员观摩基地。

一个纯牧业村,集体经济如何达到60万元?跟随李宁林走进养殖基地,一旁的工作人员打开水龙头开关,给分散圈养在牛舍里的牦牛送水。

据介绍,该基地就是夺龙村的集体经济,总投资3800万,于去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去年以前,夺龙村一直都是我们镇三个村集体经济最薄弱的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五万元。而且传统的养殖方式导致收入也不乐观。”红原县安曲镇党委书记郭文利说。

牦牛分群饲养栏。

改变源于2023年,在红原县委县政府及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的支持下,夺龙村建设起了这个“天然草原+人工草地+适度放牧+圈养+补饲+科技+保险”于一体的千头牦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基地里精料房、隔离舍、牛舍、贮草棚、运动场、草种基地、放养草场、红原县数字畜牧业管理中心等生产基础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依托‘人-草-畜’三位一体的红原县数字畜牧业监管平台,现在基地配套生产基础设施设备、电子围栏、牛舍物联网、牦牛健康养殖穿戴设备和数字化养殖系统终端,已经实现了牦牛智慧放牧和牲畜健康状况可视化管理。”郭文利感叹道,“这要是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提及基地带来的变化,李宁林脱口道出,“思想的变化很重要”。原来,就在前一天,夺龙村举办了牦牛选美大赛,“比赛从品相、重量等角度评选。所以当牧民们看到我们通过科学化养殖的重达一千余斤的牦牛后,都很惊讶,甚至以前被淘汰过的一头种公牛都想带回去。”

牦牛一家。

基地投入使用后,除了思想改变,又将如何为牧民们带来更好的效益?郭文利解释,基地是按照“草场租赁+入股分红”的方式,推行的“企业+集体经济+牧民”运营模式,去年引进阿坝州一家公司,建立三方利益机制,通过草种基地租金、放养草场租赁、畜牧业转型基地设施租赁金等实现60余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最终以固定分红的方式实现利益共享。

更多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现在我们还在探索企业为村集体或牧户代养牦牛的合作模式,企业按入栏牦牛市场价为群众和村集体经济包底,牦牛育肥达到出栏标准后,若市场价高于入栏市场价,企业则按牦牛入栏时重量和现出栏市场价向牧户结算,入股后每增重1公斤分红1元,这样牧民和村集体就不必承担风险,让大家的受益更有保障。”郭文利说。

夺龙村的标准化养殖基地仅是红原县近年来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小缩影。据介绍,2022年以来,红原县累计投入中央预算资金8500万元实施了10个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重点项目,其中包含了2个乡土牧草种子扩繁基地、2个麦洼牦牛种畜扩繁基地、4个高产稳产优质饲草生产基地、5个牦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以及2个防灾减灾饲草供给保障基地。

“我们以‘草原增绿、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人草畜平衡发展目标为出发点,重点建设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基础设施,配套乡土牧草种子扩繁、牦牛优良种畜扩繁、优质饲草料生产基础设施设备,积极探索资源要素整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集群。还持续加强与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建立校企合作、院企联合、企业间强强联合的产学研一体的科技支撑。”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刘强透露,下一步,红原县将统筹考虑资源、环境、市场等因素,科学实施《红原县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通过项目实施,生产方式将基本转变为暖季适度放牧、冷季舍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基本形成,绿色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升,草原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也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