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蓉 川报观察记者 郝勇 文/图

前不久,甘孜州乡城县青麦乡巴麦村村两委的干部和党员代表一行10人,应邀来到结对帮扶的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参观考察。在驻村第一书记菅志诚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们穿行在成都龙泉驿区的街头巷陌、田间地角,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方式,兴致盎然地考察学习基层党建、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临行时,老支书召宋久感慨地说:“一辈子都没出过几次县城,这次出来学习机会难得,一定将此次成都之行的经验带回去,为巴麦村的致富奔康添砖加瓦!”    

地处川西高原的乡城县巴麦村有25户167人,其中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9户44人,是典型的贫困村之一。2015年11月,省第一测绘工程院选派菅志诚为驻村第一书记,如今两年时间不到,全村8户贫困户已脱贫摘帽,人均纯收入从3480元跃升至6842元。一个昔日基础设施薄弱、产业传统单一、经济落后的村庄,破茧蝶变成环境舒适整洁、人人安居乐业的宜居村落。菅志诚被评为我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他所在的村党支部被评为2016年度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建引领促发展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是巴麦村主要的生产方式,固有的思维遏制着当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小康梦。思路决定出路。上任伊始,菅志诚以抓党建、聚合力为推手,始终坚持扶贫攻坚与扶智自强深度融合,以“农民夜校”和“农民星期天”为平台,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每到“农民星期天”,组织村民在村级活动室里跳锅庄,载歌载舞其乐融融,或是邀请种养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讲实用技术,邀请县上宣讲员到村里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学知识、学技术。在农民夜校开办之初,结合当地实际,特别是针对致贫原因,对接贫困群众需求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科学设置政策法规、基层党建、健康卫生、种养殖技术等课程。除此外,还开展了“我是党员我带头”党员公开承诺活动,采取共性承诺和个性承诺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村干部党员、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一般党员、年老和体弱党员作了不同的承诺要求。全村18名党员积极参与承诺活动,不仅带头学科技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还带头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清扫公路、村道、活动室等公共区域,助推了“好习惯”和“好风气”的形成。    

“通过农民星期天和夜校上课,村民都接受了很多新的理念,主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现在村变得越来越美,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整个村的风气也越来越好了。”菅志诚很是感慨。

打出产业“组合拳”    

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巴麦村交通不便、人口少、耕地少,发展底子薄。经过调研,驻村干部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拟定了巴麦村中长期发展规划,把产业调整作为巴麦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通过宣传引导,5户农户率先建起了生猪养殖场,实施规范化生猪养殖。在示范户的带动下,村民依靠科技提高生产发展能力的信心得到增强。目前,全村已有20户群众搞起了生猪养殖。    

为加快脱贫步伐,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多方努力下,巴麦村打破“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本地特色以及资源优势,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开拓菩提种植销售渠道和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丰盈了集体经济。巴麦村农民酿酒葡萄专业合作社种植酿酒葡萄110亩,确保人均有0.6亩以上的葡萄增收地。除此外,部分农户借助田园藏乡美景和当地淳朴的民风民俗,打造高端民宿接待,发展乡村旅游业。    

截至目前,巴麦村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个,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拥有成员167名,带动农户25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100%。巴麦村酿酒葡萄、生猪养殖、菩提果、藏居接待等主要发展产业已初显成效。2016年,酿酒葡萄销售达13万余元、菩提果销售17.5万元、生猪销售4万余元,脱贫贫困户收入远远超过了国家脱贫标准线。关注民生纾民困    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巴麦村的发展、村民的生活便牵动着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干部职工的心。该院领导班子亲自审定帮扶工作方案,明确帮扶措施,院长、院党委书记先后多次带队深入巴麦村开展帮扶慰问,为贫困户家庭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为全村 25户家庭捐赠了太阳能热水器。全院有9个党支部分别与巴麦村9户贫困户进行了结对帮扶,不仅在节假日开展走访慰问,平日里也常常嘘寒问暖。去年“六一”期间,院团委动员全院干部职工,为巴麦村儿童募捐衣物、学习用品和文具近千件。今年7月,在局团委的统一组织下,又深入巴麦村开展“青春闪耀扶贫路”基层实践活动,为25名困难学生送去价值4000余元的学习用品。世界扶贫日,该院工会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向贫困户捐款2万余元。    

“精准扶贫,就业先行”,为了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先后为巴麦村3名符合条件的待业青年提供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巴麦村青年格勒不无感慨地说:“省第一测绘工程院的帮扶,不仅让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改变了我个人的人生轨迹,实现了我的梦想。”    

方寸之间见真功,一针一线总关情。在省第一测绘工程院的倾情帮扶下,巴麦村正奋力绘就脱贫奔康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