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吴晓铃

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见证了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旷世才情和旷达胸怀,这首词也因置于《三国演义》卷首,在华语圈广为流传。这位明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祖籍在成都市新都区。在新都城区,迄今还留有杨慎家族墓、状元府、杨氏宗祠等文化遗存。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杨升庵祠及桂湖,每到秋天,桂蕊飘香。桂湖之名,就因当年杨慎在此“沿湖遍栽桂树”,并写下《桂湖曲送胡孝思》诗歌而得。

当地将陆续打造升庵文化体验中心和传承中心,以桂湖为基地共同推进升庵文化的研究、体验和传承。

杨慎塑像。杨升庵博物馆供图

桂湖畔留下状元身影

4月末一个下午,新都细雨霏霏。桂湖中莲叶何田田,偶尔可见远道而来的游客或在亭台水榭边欣赏雨中湖景,或漫步桂湖,游览与杨慎有关的遗迹。杨升庵祠的青铜雕塑前,不时有人驻足并鞠躬致敬。杨升庵博物馆馆长廖继成说,“新都是杨慎祖籍所在地,留下了他的很多足迹。”

公元1488年,杨慎在北京的一处胡同出生。他的父亲杨廷和,是曾官至首辅的四朝元老,此时正在翰林院任职。然而依照古代惯例,要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必须回祖籍报考。年少聪颖、11岁能诗、12岁就拟作《古战场文》的杨慎,就频频回到四川参加科举考试,并在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以殿试第一的成绩,成为明代四川惟一的状元。而在故乡,桂湖便是他最爱的“后花园”。

桂湖始建于隋唐,原名“南亭”,是当地有名的一处川西园林。廖继成说,史料记载,杨慎在回到新都时,时常游憩其间,并沿湖植桂。古人言,君子爱莲,才人摘桂。杨慎为当时已更名为“新都驿”的此处园林取名桂湖,这个雅号也因此沿用至今。清代曾国藩曾为桂湖题联: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1984年,新都杨升庵博物馆成立,桂湖和杨升庵祠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升庵祠内,正门内就是杨升庵身着明朝官服的坐姿雕像。步入其中,可见杨升庵当年考取状元时的复制答卷和雕刻版的杨氏家风家训。博物馆还用图文的形式,勾勒了杨慎从政后的动荡人生。

杨升庵研究会秘书长张德全说,杨慎高中状元后,任翰林院修撰,并在朱世宗继位后为皇帝讲书。但在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为“议大礼”(关于世宗皇帝生父等问题的争议事件)而受廷杖,贬谪于云南永昌卫,并在此终老。那首著名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他此后在创作《廿一史弹词》时有感而作。

杨慎留诗的泸州忠山。 川报观察记者李婷摄

才情与秉性在故乡流传

在杨慎跌宕的人生中,新都的岁月应该是他最意气风发和甜蜜的。在此度过几段少年时光的杨慎,公元1519年与蜀中才女黄峨结婚。新婚燕尔,吟诗作赋,相互唱和。公元1520年,杨慎接到父亲杨廷和来信,携妻赴京复职,直到4年后“议大礼”被贬。

在新都区西街的繁华街市上,至今还有一座当地人称为状元府的双重四合院,是杨慎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处房屋在清道光年间重修,如今还保留了后院和前院正房。而在新都区体育场内西北角,杨慎家族合葬墓,如今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葬封土底径8米,有条石围护,墓前立碑。新都区文广局文物科科长罗明介绍,此处原本是杨慎家族墓地,原有封土3座,分别为杨慎祖父杨春夫妻、杨慎父亲杨廷和夫妻以及杨慎夫妻的墓葬。1988年杨慎诞辰500周年,状元坟三墓合一,成为杨慎家族的重要遗迹。

廖继成说,作为新都当年的大户人家,杨氏一族在新都也是善举不断。今日新都宝光寺内,还能看到杨廷和、杨慎父子的施彩泥塑像,就是因为杨廷和当年出资助力宝光寺维修,后人感其功德,在此为其父子塑像为敬。而新都著名的清源桥,也是杨慎祖父杨春为便利城乡往来而捐资修建的。清源桥曾雕塑有栩栩如生的蟠龙而闻名,直到近年才因市政建设而拆除。

而在新都马家镇,杨慎后裔在清道光年间修建的杨氏宗祠,也吸引了不少人慕名前往。杨氏宗祠所在的村,如今已改名升庵村;杨慎的第14代孙杨德力根据族谱整理出的“四重”“四足”家训,教育子孙敦睦人伦,淡泊名利。这里也成了当地力推的廉洁家风家训文化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