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滩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进入这里“过滤”,再排入河流。大竹县委宣传部供图(资料图)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文/图

“这1公里浅滩种上美人蕉,又是一道风景线。”12月18日,大竹县观音镇污水处理厂旁的铜钵河上游河道,在挖掘机“哐哐哐”声中,河道疏浚出的泥土把浅滩拉长,渐渐接上往年已建的浅滩。现场指挥施工,观音镇副镇长许阳光欣喜的是,浅滩湿地给生态修复和乡村景观都加上了筹码,“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更足了。”

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治理,铜钵河换了颜值——从污水横流到水清草茂,成为流域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因变量。

趁着枯水期,铜钵河上游河段正进行河道疏浚和浅滩湿地建设。

换颜值:

划定禁养区,污水入河需过“两道关”

“左岸四川 右岸重庆”,眼前河岸上竖立的一行大字夺人眼球。大竹县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思万告诉记者,作为渠江二级支流的铜钵河,在川渝交界地带由南向北曲折往复,经大竹县观音镇流入重庆市梁平区七星镇、碧山镇,又流回大竹县石桥铺镇。

竖起这八个大字,缘起不光鲜的旧事。曾经,因为畜禽粪污直排河道,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处在这里的牛角滩国考断面水质曾长期处于V类和劣V类。“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这八个大字成为川渝联防联治的标志。”陈思万说。

铜钵河上游河段修建拦水坝,发挥沉淀淤泥等作用。

消灭污染源刻不容缓,两地共拆迁违规排污畜禽养殖场(户)45家,把沿河300米范围划为禽畜禁养区,建章立制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河,并按照“控源、净污、清河、护岸、活水”的治理思路深入推进。

沿河岸游步道往上游走,两岸是一片开阔的农田,河岸护坡上网格梁中铺了一层翠绿。不一会儿,记者碰上了提着编织袋巡河的观音镇村民李顺朋和七星镇村民彭东相,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清除岸上垃圾和河道漂浮物。二人不定期联合巡河,今年已巡河40多次。

流域治理的“重头戏”,是建成观音镇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以及配套新(改)建污水管网18.8公里。“把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了1倍,在春节场镇人口最多的时候也能满足需求。”项目负责人何云浪说。

生态截流沟中种植风车草,净化水质。

尽管该污水处理厂就在铜钵河边上,但尾水却不直接排到河里。

在其北侧七八百米外缓坡上的人工湿地公园,地表种着芦苇、菖蒲、美人蕉、风车草等水生植物,植物根系下部则是砾石、中粗砂、火山岩、碎石组成的填料层,“把尾水提到湿地公园‘过滤’后再排出。”何云浪说,相当于污水流入河流需过“两道关”,确保水质达到Ⅲ类以上。

统计显示,2020年以来,川渝铜钵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共实施57个项目,总投入6.89亿元。经过这些努力,牛角滩国考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且连续两年均有5个月为Ⅱ类水质,整个流域也换了颜值。

兴产业:

颜值聚人气,乡村产业迎来新增长点

“现在是晚饭时间,过会儿大家都出来了。”下午五点半,观音镇场镇外的河边上,村民何承立拉上老伴加入渐渐变得密集的散步人群,他告诉记者,高峰时散步的人相当多。

从河水臭味刺鼻到水清草茂,铜钵河沿岸变成居民茶余饭后的打卡点。

换了颜值的铜钵河沿岸,成为居民茶余饭后的打卡地。

换了颜值的铜钵河流域,聚集的不仅是人气,还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迎来新增长点。

在观音镇场镇东部的朝印社区4组,一个人工湖镶嵌在居民聚居区入口处,湖边停靠着小游船,岸上的木制休闲亭倒影在湖里。“暑假、春节,游船生意火爆,收入上万元。”朝印社区党支部书记潘坤说,下一步,湖中要发展水面养殖,给村集体增加更多收益。

位于观音镇朝印社区4组的月亮湖,由养鸡场拆迁改造而成,其游船售票年收入上万元。

并且,该人工湖是由养鸡场拆迁改造而成。许阳光说,观音镇是中心镇,周边乡镇的居民就医、上学、赶场等向场镇集中,拆掉养鸡场相当于拔掉了横在交通卡口的“拦路虎”。

一招落子满盘活。朝印社区鑫湘联农场负责人邱明权感触深刻,没有臭味的交通卡口往返居民明显增多,他的餐厅客人多了两成。

“升级晚了。”四川省贺家观行食品有限公司经理贺永松有些后悔,这家利用非遗制作技艺生产豆腐干的企业,曾经受困于环保设施污水处理能力不足,产能受限,随着铜钵河流域治理,该公司升级环保设施,产能扩大带动营业额增长约30%。

放眼整个铜钵河流域,因生态治理带来的“美丽经济”正在释放潜力。

此外,高洞岩的瀑布景观、落铃滩的水幕景观,也正成为乡村近郊旅游新去处。

一个旅游开发连片方案已经出炉。石桥铺镇申报川渝合作文旅示范古镇项目,将利用竹海、落铃滩水上乐园、指挥村溪上漂流等资源,开发游船戏水、露营等项目,打造以休闲体验为主、以古镇观光为辅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