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9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这个时节雨量充足及时,我县各地蔬菜长势喜人,20余万亩蔬菜陆续进入采收期。在这个采收期,我们通过揭开“一棵菜”的畅销秘诀,探寻作为我县构建“22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蔬菜产业如何学习借鉴“寿光模式”,如何蝶变壮大走出一条三台的特色发展之路。

这些天一大早,立新镇高棚村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的菜农都穿梭在田地间,忙着收割小白菜、上海青、白菜苔等蔬菜。经过分拣、装箱、过秤,送到附近的蔬菜保鲜库打包装车。用不了几天,这些蔬菜将出现在千里之外的超市、农贸市场和餐桌上。

“我们合作社一年种植小白菜、上海青七茬,既增加了土地利用率,还让周边村民有更多务工的机会。”高棚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崔兴江介绍,自从高棚村组建合作社以后,从最早仅12户12人参与,到现在已发展到424户437人。

去年,该村年产值突破6500万元,蔬菜面积也由几百亩发展到2400余亩。同时还打开了国际市场,成功搭上中欧班列,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

立新镇的蔬菜产业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合作社是其蝶变壮大的关键,搭建起了组织化的经营体系。2010年,高校毕业大学生崔兴江响应国家返乡创业的号召,回到高棚村发展种植小白菜,带领村民创办新景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种植并注册“御新景”蔬菜商标。2020年,立新镇高棚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立,通过不断优化蔬菜生产组织路径,探索出统一规划、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和分户经营的“高棚模式”,培育核心竞争力,成功打入大湾区市场。立新镇的蔬菜种植从“家庭分散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带动了传统生产种植模式加快向现代、高端、标准化的模式转变。

目前,立新镇每日输出蔬菜400吨左右,蔬菜生产总面积5万余亩/年(含复茬),实现产值约2.5亿元。

由生产蔬菜到打造蔬菜品牌,立新镇成功拎稳致富“菜篮子”。“菜篮子”鼓起农民“钱袋子”,乡亲们都尝到了小蔬菜种出大产业带来的甜头。

怎样壮大蔬菜产业?

人才队伍是源头活水

近年来,我县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职业农民紧紧抓在手上,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新思维、新眼光、新技术、新追求,对农业新业态、新产品的接受能力较强”的新型职业农民。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勇立潮头,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成功解开了“谁来种菜”这个产业发展命题。

“自从返乡创业流转百余亩土地成为蔬菜种植大户,比以前在外打工时年收入至少翻了五番。咱新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前途越来越有奔头。”“95后”李敏自称是高棚村的“泥腿娃儿”,16岁时外出学打工、创业,一心想跳出高棚村。2017年,他返乡加入合作社,成为蔬菜种植大户和蔬菜销售经纪人后,年收入逾百万元。为此,他感慨道,“没想到摸爬滚打六七年,最后在家乡的土地上找到了作为一个新农人的价值。”

“农二代”的加入与成长,是蔬菜产业高质高效高端发展的人力保障,也是推动蔬菜产业现代化的力量源泉。

怎样把菜种得更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塔山镇宝林村的鼎力家庭农场,这里种植的部分蔬菜不靠土壤,全靠“喝水”长大,每亩产量能产5000公斤,纯利润达到了15000元以上。

种好“一棵”蔬菜,品种选择很关键。芹菜、韭菜、青菜等时令蔬菜品种成了鼎力农场的负责人周志首选的目标。走进农场的水培大棚,整齐划一的种植面板上,鲜嫩的芹菜长在“水”里碧绿葱葱,长势喜人。

“这就是农业中常见的水培蔬菜,其核心就是将植物根系浸润在营养液中,前期投入成本高,还要做到电力全天候供应。”周志告诉记者,最初的水培蔬菜不仅成本高,收益也很低。在县农技人员指导下,周志引进国外先进栽培技术,通过循环水培系统,其耗水量仅为普通大棚地面栽培耗水量的五分之一。水池中的泡沫托盘能够反复循环利用,也可自动移动。一公顷的大棚只需两个工人完成种植和收获,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周志还自己调配水培营养液,并引进了激光植物补光系统,采用生物技术种植,产量达到普通地面栽培的5倍。水培蔬菜具有无激素、无污染和无公害等特点,且生长周期短、品质高,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定向发往绵阳、成都和重庆等地,成功实现增产增收。

农业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让农民尝到了蔬菜种植的甜头。塔山镇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积极探索建设适合塔山特色的蔬菜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塔山镇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00余亩,80%以上的新建大棚采用了智能化的种植系统,让蔬菜生产更加高质高效,实现蔬菜高品质、高颜值。

近段时间以来,我县相关部门和蔬菜种植基地乡镇纷纷前往山东寿光学习“寿光模式”。山东寿光从“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的全产业链体系,实施“做强两端、提升中间、数字赋能”提升工程,加快实现由传统生产基地向综合服务基地转型,其独具自身特色的六条发展脉络成为寿光蔬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我县通过学习借鉴“寿光模式”,将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深度融入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建设,旨在蹚出一条科技化支撑、标准化引领、组织化发展的新路子。可以预见,我县的蔬菜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蝶变壮大,也将成为我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一棵菜到一个产业,从一个产业到一种生态,这是我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抓牢每一个关键环节的印证,也是我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能。

小蔬菜撬动大产业

从“一棵菜”出川入海

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以全产链的势头

构建蔬菜产业新生态

三台的蔬菜产业大有可为

“菜篮子”必将鼓起更多“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