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立新镇的蔬菜迎来丰收季,当地蔬菜不但走俏国内各大城市,还搭乘中欧班列远销中亚五国。蔬菜产业不仅鼓起当地菜农的“钱袋子”,也成为绵阳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新亮点。

走进立新蔬菜农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小白菜,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收获小白菜的身影。据了解,继2022年“绵品出川”活动与东莞市成功签订950万元定向采购合同后,2023年,立新镇的蔬菜销售渠道进一步打开,成功闯入香港市场,同时通过中欧班列销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5个“一带一路”国家,销售额达1600余万元。

立新镇高棚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崔兴江说:“我们高棚村的蔬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组建合作社以后,最早的社员由12户12人,发展到现在的424户437人。去年一年的年产值突破了6500万元,蔬菜面积也由几百亩发展到2400余亩,去年还打开了国际市场,蔬菜成功销售到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

广阔畅通的销售渠道意味着菜农的收入“水涨船高”。以高棚村为例,当地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8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2万元。返乡创业的李敏也从蔬菜产业中尝到了甜头。

立新镇高棚村菜农李敏说:“我16岁出门打工,那个时候学厨师,做了有六七年时间。然后2017年在崔书记的带领下,我回到我们家乡这片土地上,承包了10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蔬菜。基本上的年收入也能达到100多万,在这片土地上,我找到了一个新农人的价值。”

立新镇的蔬菜产业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合作社是其蝶变壮大的关键,搭建起了组织化的经营体系。2010年,高校毕业大学生崔兴江响应国家返乡创业的号召,回到高棚村发展种植小白菜,带领村民创办新景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种植并注册“御新景”蔬菜商标。2020年,立新镇高棚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立,通过不断优化蔬菜生产组织路径,探索出统一规划、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和分户经营的“高棚模式”,培育核心竞争力,成功打入大湾区市场。立新镇的蔬菜种植从“家庭分散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带动了传统生产种植模式加快向现代、高端、标准化的模式转变。

目前,立新镇每日输出蔬菜400吨左右,蔬菜生产总面积5万余亩/年(含复茬),实现产值约2.5亿元。

接下来,立新镇将立足发展实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依托现有水稻种植土地,发展“水稻+蔬菜”轮作模式,不断提高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对全镇蔬菜产业进行提档升级,打通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持续提升“万亩蔬菜农业产业园区”品质。